狀態: 未登入 | 請先登入
 
 
燒味,只是一個籠統的名稱,其實它是一個大家族,家庭成員眾多,大致可按其身世分為「燒、滷、醞、臘」。
 
燒,燒味是也。
泛指放在火上燒烤的食物,代表成員包括叉燒、燒豬、燒肉、燒鴨、燒鵝。
 
叉燒
叉燒,就是叉著來燒的豬肉。
想燒出肉嫩多汁、色澤鮮明、香味四溢的上品叉燒,首要元素是選用豬脢頭來燒,即是豬的後肩至腰部位的肉,因為豬脢頭的肉質最嫩滑,且肥瘦參半。用叉子叉起豬肉,在豬肉的表面塗上紅色叉燒醬,放在火上燒至熟。燒成後,掛起來,肉香四溢,色澤光亮,油水肉汁蜜糖漿滴落,叫人垂涎三尺。
燒豬/ 燒肉/ 燒腩
燒豬,來自成年豬。

把豬宰殺,剖開腹部,用特製的燒烤叉撐開,然後澆上熱水,使豬皮收縮。燒烤時,在豬皮上刺上小洞,讓皮下脂油流出;或可用猛火燒,其間在豬皮塗上油,令豬皮充滿氣泡,燒成金黃酥脆的麻皮豬 (即脆皮燒肉)。


肋骨是全隻燒豬中最肥美可口的部位,而多骨的部分,例如豬頭、豬肘等,可用來淆湯或煮粥,香濃可口。

乳豬
燒乳豬,來自BB豬。

燒乳豬來頭不小,曾經是清朝滿漢全席中的一道菜色;時至今日,燒乳豬更是中式婚宴的必備菜式,甚至成為宴席的頭炮。


把2至6個星期大、還未斷奶的BB豬剖腹,取出肋骨,用特製的燒烤叉撐開,放入烤爐中烤製。BB豬只有很少脂肪,燒成後,皮薄脆,肉鬆嫩,骨香酥,身價比燒肉矜貴得多。乳豬斬成小件,肉少皮薄,稱為片皮乳豬;有時點上少許乳豬醬,以增加風味。


燒味店通常只售燒肉,若想吃乳豬,不妨預先訂購。

   
燒鴨/ 燒鵝
燒鴨和燒鵝,都算得上是燒味家族的風頭成員。

兩者的做法和吃法都很相似,將鴨和鵝填滿調味料,然後掛在炭爐內,用木炭高溫燒烤,以皮脆有光澤、皮汁多、不帶腥味為上品。食用時配以甜酸醬,更有風味。


相似還相似,要是論到肉質和份量,燒鴨始終及不上燒鵝。但基於燒鴨的成本較低,有些食店會「以鴨代鵝」。

滷,滷味是也。
泛指用滷汁浸腌、慢煮至入味的食物,代表成員可分為:
.家禽肉 (貴妃雞、豉油雞、滷水鵝、滷水脾、滷水翼)
.紅肉 (滷水牛)
.內臟 (滷雞腸、鵝腸及生腸)
 
豉油雞

有說豉油雞是由桶子雞演變出來,所以有些燒味店會以「桶子油雞」名義發售豉油雞。


豉油雞的做法,是把雞浸泡於調味好的油鍋中烹煮,滷至皮滑肉嫩、有豉油香為上品。雖不是直接燒成,卻歸類為燒味。

白切雞

白切雞是粵菜的傳統菜色,也屬於廣東燒味。


做法是選用品種好、新鮮肥美的嫩雞、或未曾下蛋的母雞,把雞放在熱鍋內隔水蒸,不加任何香料,以保存雞的自然鮮味。一般蒸至剛好熟為佳,吃時蘸上用薑末、蔥粒及熱油製成的薑蓉,味道更佳。

紅腸

紅腸是一種源自立陶宛的香腸,因其外表呈棗紅色而得名。


做法是選用優質豬肉,加入澱粉和多種調味料,經過腌製、製餡、灌製、烘烤、煙燻等工序製成,具有煙燻的風味。

滷水墨魚

滷水墨魚是潮汕食品,外表染上橙色,有別於淺啡色的滷物。


這款潮仙滷水墨魚在打冷檔、燒味檔、茶餐廳、酒樓都有供應。

鹹鴨蛋

鹹鴨蛋,又名鹹蛋,是中國傳統食品,以江蘇高郵所產的鹹鴨蛋最為有名。燒味飯配上鹹蛋,就成了四寶飯、五寶飯、或六寶飯了。

醞,醞味是也。
泛指用調味醬料醃漬烹煮的食物,是燒味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配角,代表成員包括燻蹄、海蜇一類。
 
燻蹄

燻蹄是用滷水將豬手煲煮而成的醞味食物,做法是把將豬手洗淨、汆水,放入煲內與滷水材料同煮,煮好後瀝乾水份及起骨,用保鮮紙包實,放入雪櫃冷凍,取出切片即可食用。蘸上蒜蓉醋吃,更有風味。

海蜇

海蜇是水母的一種,生長於海洋,分佈於熱帶、亞熱帶及溫帶沿海地區。只要把水母那棒狀和絲狀觸鬚經過加工,就可成為味美可口的海蜇。


海蜇營養豐富,脂肪含量低,蛋白質、無機鹽含量高,特別含有食物中所缺少的碘。

臘,臘味是也。
泛指所有經過臘製的肉食,亦即是用鹽或醬把肉類腌漬後再風乾的食物,代表成員有臘腸、臘鴨、臘雞、臘肉等。
 
臘鴨
把鴨的內臟清理、清洗好之後,利用鹽把鴨醬腌製而成。
臘腸

把豬肉放入用豬大腸製成的腸衣,經過壓縮、脫水及曬乾等程序而製成。

這個在香港落地生根的燒味家族,與香港人結下不解之緣。天色是晴或陰,日子是富或貧,它都陪伴香港人走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