狀態: 未登入 | 請先登入
 
 
昔日香港處於經濟最低迷時,流動熟食車仔檔充斥著街頭巷尾,檔販叫賣著雞蛋仔、魚蛋、碗仔翅、砵仔糕、糖蔥餅……,而車仔麵就是其中一樣普羅大眾瘋愛的街頭熟食。
 
 

街頭,嗱喳,麵。
最原始的車仔麵,一如其名,確實是用車來開檔的。當時每個車仔麵檔販都是推著一輛簡陋木頭車到街上擺檔的,那車子一頭裝入爐頭,一頭放上整齊劃分的容格,盛載著多款配料和湯料,顧客可自由選擇自己愛吃的配料、麵條和湯底,然後捧著一碗熱騰騰的車仔麵站在一旁,狼吞虎嚥的吃個清光。雖然街頭車仔麵有點「嗱喳」,但勝在花款多,價錢平,當時通常十元八塊就可自由配搭一碗滿足個人口味的麵食,份量又足以填飽肚子,可說是平民極品。

 

從街頭,到店舖。
1950、1960年代
話說在五、六十年代,香港經濟陷於低潮,適逢大批國內難民一窩蜂湧入香港,他們為了餬口謀生,便從事無牌流動熟食小販,賣的都是平價食物,款式林林總總,車仔麵這種街頭美食便從那個時候興起來了。


1970年代
到了七十年代,香港工業起飛,家長經常要在工廠加班工作,無暇回家煮食,於是給子女十元八塊外出用膳,當時的車仔麵「平、靚、正 ,就成為了青少年人的正餐。


1980、1990年代
踏入八、九十年代,香港經濟開始起飛,加上香港政府加強了對食物衛生的監管,再容不下路邊擺賣的「嗱喳麵」,時常有「走鬼 鬧劇上演。正因這樣,流動車仔麵檔的數量開始減少,大多相繼入舖,轉為有牌食肆的經營模式,昔日小販推著木頭車沿街擺賣車仔麵的情景已不復再。


2000年至今
車仔麵入舖之後,或多或少也隨之而有所改變。花樣多了,檔次高了,價錢貴了,但人氣指數飊升了,愛吃車仔麵的人只有增而無減,或許車仔麵已在香港人心目中打下的根深蒂固的情意結。